他是新中国第一位武状元,90年代散打界的不败神

来源:未知日期:2019-04-18 16:19 浏览:

陈超,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。


(上图是陈超头戴金盔、身披斗篷、手拿散打奖杯的图)

十载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,古代读书人夺得状元乃大魁天下,习武人夺取武状元是独占鳌头,都是至高荣耀。有这样一位齐鲁英豪,驰骋擂台,所向无敌,勇夺新中国第一个“武状元称号;走下擂台后,执教于高等学府,培养出一大批散打健将;如今,创建武术文化传播平台,为武术文化事业的传播、发扬而不遗余力。他就是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人物、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陈超。

轰炸机笑面杀手中国泰森……这些都是陈超在中国武术界的美誉陈氏踹腿、金头盔、武状元已成为散打永远的经典。陈超的个人经历也成为许多散打王在散打的指路人,在许多采访中,散打王们也毫不吝惜对于陈超前辈的赞美。陈超,1972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。菏泽古称曹州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盛产牡丹,有“菏泽牡丹甲天下美称,历史上为中原重镇,其武术源远流长,菏泽流传的武术拳种繁多,传统拳法就有39种。孙膑、彭越、李典、单雄信等古代名将皆诞生于此。到了清代,在武举选拔中,菏泽诞生了武状元2人,武进士更是多达30多人。陈超则是新中国的菏泽走出的第一个武状元。陈超幼年拜师于民间武师,练习梅花拳。后来,陈超考上了山东省菏泽地区体育运动学校,主项投掷兼练短跑。田径运动锻炼,让陈超具备了良好的力量基础、反应能力和超强的爆发力。15岁时,陈超开始正式练习散打。

1990年,18岁的陈超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,师从散打名帅管建民,并代表体大参加一些比赛

1991年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,陈超前三场均在13秒内将对手击落擂台,瞬时成为散打界炙手可热的一匹黑马。陈超后手拳重,陈氏踹腿凌厉霸道,就像重型轰炸机一般,得名轰炸机。陈超喜欢笑,擂台上也经常以笑面示人,这点有点像后来的散打王定海针杨晓靖。陈超这份坦然、自信,也为自己赢得了笑面杀手的绰号。

 

1994年,河北省沧州市举行的中华武术散手擂台争霸赛无差别级比赛中,陈超力挫群雄,拔得头筹,获得新中国第一位武状元的称号,那一年陈超刚好22岁。一年之后,湖南长沙举行的武术散打世纪挑战赛上,陈超再次守擂成功,加冕中华世纪武状元称号。1996年,再次卫冕成功,实现三连冠,获得永久保存武状元金头盔的资格。除此之外,1992-1997年陈超连续6年获全国武术散打擂台赛重量级冠军。

陈超也有旗鼓相当的对手,也曾经遇到过自己的1996年的武状元决赛,陈超遇到了自己最难对付的对手:内蒙古选手巴特尔。

巴特尔身高2.05米,体重更是达到了130多公斤,身高比陈超高23公分、体重比陈超重90斤。在擂台上,陈超需要仰望才能与巴特尔对视。草原英雄巴特尔一上场,便借助体重和力量的优势,以求很快取胜。陈超并没有保守,采取以攻代守的策略,步步紧逼,同时也不留空当,不给巴特尔KO自己的机会,最后成功卫冕。

1994年,陈超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,在著名武术教练吴彬的建议下,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,到北京武术院工作,参与北京市散打专业队的组建和集训工作。他既当教练员,又当运动员,尽管个人训练的时间和精力大量减少,但依然能够卫冕武状元,可见他出色的技、战术和丰富的擂台经验。武术绝不仅仅是技击和养生之道,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。为弘扬武术文化,陈超创建了武状元文化传播平台,致力于传播、发扬优秀的中国武术文化。少年强,则中国强,弘扬武文化,需要从青少年抓起。

习练武术不仅可以强壮身体,拥有防身技能,也是对毅力的磨练、意志的培养,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,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力。如今,国家提倡复兴传统文化,鼓励武术进校园,提倡青少年习武,这是一个良好契机。可是,目前青少年武术的训练方法、手段、考核标准等还没有系统、规范的方案、方法。陈超近年来致力于青少年武术培训,举办青少年武术赛事,推动青少年武术传播,取得了诸多成绩!他振臂高呼,希望武术界的有识之士联起手来,共同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贡献力量!

 

0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